你的声音,就是行业的答案。加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中国区)先锋专访,让你的绿色实践被世界听见。AAPM绿色项目管理先锋说2025年11期 - 肖赤,MPM持证者、绿色数智化的创新实践者。20年职业生涯中,始终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项目管理的本土化实践;以数智化手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用市场化机制激活生态价值。
| 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贵州数智联云总经理。主导甲秀楼城市设计、贵州省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多次获贵州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BIM大赛奖项。出版3部著作,发表9篇论文,拥有14项国家专利。 从历史街区的空间重构到老旧小区的碳票探索,从工业厂区的绿色规划到国际标准的修订,肖赤用实践揭示了绿色项目管理的深层逻辑 - 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而本土化适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寄语: 作为MPM持证者与AAPM中国专家委成员,我深感荣幸与责任。AAPM搭建的国际平台为全球项目管理者提供了技术交融的契机,尤其在绿色项目管理标准的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期待未来AAPM能进一步深化与中国本土实践的联结,比如在山地生态项目管理、数智化碳足迹核算等领域拓展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标准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
AAPM : 您在历史文化街区三维设计项目中首次大规模应用GIS+BIM技术,这对绿色项目管理理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肖赤 : 2018年的项目是一次技术范式的突破。当时我们面临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双重挑战,传统二维图纸无法精准呈现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构建1:500高精度三维模型,我们发现核心区建筑密度超出规划值12%,导致日照时长不满足规范要求。最终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布局,不仅保留了80%的原生植被,还使区域微气候舒适度提升23%。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绿色管理应从项目源头嵌入空间基因重构,而非事后补救。
AAPM : 作为国内首个将碳票制度引入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负责人,您如何评价这一创新的价值 ?
肖赤 : 碳票不仅是荣誉,更是管理工具。我们将2万余亩林地的9.5万余吨碳减排量转化为可交易资产,通过"政府收储+市场交易"模式筹措绿色基金,并建立"碳账户"量化居民节能行为、社区光伏收益等23项指标。这种动态激励机制使社区居民参与度提升40%,户均能耗显著下降,证明生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
AAPM : 作为AAPM中国专家委成员,您如何推动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的融合 ?
肖赤 : 我们正在参与修订的AAPM《绿色项目管理全球实践指南》,特别增加"生态敏感区项目管理"章节。以某区域性养老中心为例,我们结合地质特征,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地下水文,设计出地源热泵+光伏一体化系统,使项目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42%,并获得国际认证。这种"技术穿透+文化适配"的模式,正在成为同类项目的参考范本。
AAPM : 在人才培养方面,您为何坚持"实验室+工地"的双轨制 ?
肖赤 : 我们与高校共建的实验室配备建筑环境模拟真实场景,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能耗,再到实际项目中参与物联网传感器部署。这种"数字孪生-实体验证"的闭环培养,使毕业生可直接承担碳计量、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核心任务。目前团队中20余名工程师获得MPM认证,形成了完整的绿色项目管理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