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就是行业的答案。加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中国区)先锋专访,让你的绿色实践被世界听见。AAPM绿色项目管理先锋说2025年12期 - 刘萍,MPM持证者、大足植物染非遗技艺传承人。作为大足植物染第五代传人,刘萍的事迹是新时代女性投身文化事业、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无限可能,为广大妇女同胞树立了榜样。
大足植物染非遗技艺第五代主要传承人 - 刘萍,中国木棉守护者,重庆工艺美术师。刘萍带领大足植物染参与《非遗里的中国》《诗行长江》等大型节目拍摄,同时《国际商报》《新华网》《重庆日报》《党建头条》《学习强国》《重庆巾帼园》等媒体也对项目情况进行了广泛报道。她用实践让传统技艺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流动在当代生活中的生态智慧。 寄语: 一缸好染,需得陈年母液打底,新汲活水相济。”AAPM就像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染缸,它用现代项目管理的“媒染剂”,让千年非遗技艺在可持续发展的染液中焕发新生。愿这个大家庭既守护好项目管理的经典方法论,又始终为非遗等特殊领域留足创新的“留白”,让每个传统技艺项目都能在AAPM的生态里,染出属于自己的时代色泽。 |
AAPM : 在您看来,非遗技艺的“可持续性”核心是什么 ?
刘萍 : 不是单纯的把老手艺锁进博物馆,而是让它成为解决当代问题的钥匙。植物染的靛蓝提取曾依赖大量水源,我们通过研究宋代《天工开物》中的“造靛法”,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水耗降低60%;传统染色废料本被视为废弃物,却启发我们开发出可降解的植物染纸工艺。这种“从传统找答案,用现代技术破题”的思路,正是绿色项目管理中 “可持续创新” 的生动体现。
AAPM : 作为MPM持证者,您如何将项目管理工具融入非遗保护 ?
刘萍 : 我们拆解了植物染的“基因密码”:把染料种植、色值调配、纹样设计等工序模块化,既保留师徒口传心授的核心技艺,又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控体系。最深刻的实践是“技艺生态链”构建,用项目管理中的干系人理论,将染坊匠人、植物学家、时尚设计师纳入同一协作网络,就像让唐代染匠与当代环保专家跨时空对话,这种跨界碰撞催生出“植物染漆帛”,“天然染色彩妆”等创新应用。
AAPM : 在推进大足植物染博物馆项目时,您如何通过项目管理思维突破挑战并融合非遗与绿色发展理念 ?
刘萍 : 该项目旨在打造专业博物馆,推动技艺国际化与乡村振兴。初期面临影响力不足、落地与资金等多重挑战。我们突破常规选址逻辑,选择文旅发展意愿强的乡镇合作,依托乡村振兴政策整合政府、高校等十余家机构资源,形成产业联盟,于2024年完成首期建设。在平衡发展上,短期通过申报非遗认证、开展研学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长期则联合企业开发产品、借助展会拓展市场,构建“文化价值 - 商业转化 - 反哺传承”的可持续链条。项目不仅成为区域文化地标,更探索出 “非遗活化 + 绿色管理” 的创新范式,为行业提供了传统技艺产业化的实践范本。
AAPM : 大足植物染的下一步规划,如何体现绿色项目管理思维 ?
刘萍 : 大足植物染正在筹备申报申报联合国绿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即时尚”活动,参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5年全球方案征集活动“创意橙色经济 : 创新未来”。我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推动植物染项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这种理念不仅提升了项目的社会价值,也吸引了更多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为项目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想把千年草木染的智慧转化为“可持续设计语言”—— 比如从传统“五行色”理论中提炼环保配色体系,让非遗技艺成为全球绿色时尚的灵感源头。
AAPM : 您对于AAPM价值体现的理解 ?
刘萍 : AAPM作为全球领先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为大足植物染项目带来了巨大的价值。过去一年,带领我们参加了众多针对非遗技艺活化的国内国际活动,成为项目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AAPM的平台,大足植物染项目得以走向国际舞台,提升了项目的国际影响力。AAPM的项目管理理念与大足植物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在持续教育中帮助我们不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项目中的各种挑战。
AAPM : 对致力于非遗保护的同行,您有何核心建议 ?
刘萍 : 请记住:老手艺的生命力不在过去,而在与当下的对话中。当我们用绿色项目管理的视角重新审视非遗,会发现传统工艺中蕴含着大量可持续发展的 “基因片段”—— 可能是苗族蜡染的防染技艺暗藏节水智慧,或是蓝印花布的镂空纹样启发循环设计。关键是要有勇气做 “传统的翻译者”,让老祖宗的智慧通过现代管理方法论,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生长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