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中,建筑行业的节能减碳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美国项目管理学会(AAPM)始终致力于推动绿色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市光熙门北里29号零碳改造项目以其卓越的绿色项目管理实践,荣获AAPM绿色项目管理评选“绿色项目管理卓越实践”国际奖项,为全球绿色建筑项目树立新的标杆。
项目背景与挑战
在当今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中,建筑行业的节能减碳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美国项目管理学会(AAPM)始终致力于推动绿色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市光熙门北里29号零碳改造项目以其卓越的绿色项目管理实践,荣获AAPM绿色项目管理评选“绿色项目管理卓越实践”国际奖项,为全球绿色建筑项目树立新的标杆。
绿色项目管理实践 技术创新引领变革
项目依托住建部对于零碳建筑的技术要求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51350-2019,采用“开源”“节流”的技术策略,结合能耗模拟计算,逐步优化并确定技术参数。从围护结构保温系统、无热桥处理、外门窗与外遮阳、气密性处理、高效冷热源和新风系统以及建筑电气化等七个分项出发,对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节能低碳改造。通过增加保温、更换高效门窗、提升建筑气密性、热桥处理、采用高效冷热源设备、新风热回收以及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等技术手段,成功将建筑打造成为北京市首个既有建筑“双零”改造的示范工程。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建筑改造的局限,为实现零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运维管理赋能
项目不仅在技术改造上取得了突破,还配备了功能完备的智慧运维管理系统。通过室内外环境监测、建筑运行能耗监测与分析、建筑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等系统模块,实现了建筑运维的精细化、数据化、智能化。这一智慧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运维和管理效率,还为整个办公楼宇提供了智慧化管理支撑,为项目的绿色低碳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平台。这种智能化的运维管理模式,是绿色项目管理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成果与影响
通过改造与运维管理,项目全年碳排放可达到零碳建筑的要求,实测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减排量为40.43吨二氧化碳,建筑全年的碳排放量为28.48吨二氧化碳,在抵消本体建筑用能碳排后还能余外减少碳排放量11.95吨二氧化碳,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这一成果不仅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全球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北京市光熙门北里29号零碳改造项目荣获AAPM绿色项目管理评选 “绿色项目管理卓越实践GPM BEST PRACTICE”奖项,是对该项目在绿色项目管理领域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该项目在技术创新性、实践成熟度以及社会推广性三大核心维度上均表现出色,为绿色项目管理树立了新的典范。
未来,AAPM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更多类似的绿色项目,推动绿色项目管理的不断进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北京市光熙门北里29号零碳改造项目能够激发更多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投身于绿色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共同创造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